活着
专栏:员工天地
发布日期:2018-07-19
作者:小编
收藏:

文/涡阳综合部 刘鼎


最近又读了一遍余华的《活着》,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年纪还小,当时只觉得故事中的人物过于悲惨,作者下笔太狠了些,除了主人公福贵,其余人都一个个死了。今年再读时依然觉得余华太残忍,竟写出这样一个比绝望更绝望的故事,也在看完之后的两天里陷入压抑的情绪中出不来。


1.jpg


主人公福贵作为地主家的独苗少爷,自小恶习颇多,后来赌博输光了所有家产。后又经历了父亲的去世,怀孕的妻子被老丈人接走,以及母亲的病重,这些让这个自幼顽劣成性的少爷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负担。地主家的少爷变成了佃户,妻子也带着出生半年的儿子回来了,福贵在拿着妻子从娘家带的两块银元进城给老母亲找医生的时候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直到被解放军俘虏才回了家。然而等他回家时母亲已经去世,女儿也因生病没有及时就医丧失了说话的能力。改革了,福贵家分到了几亩地,女儿虽然不能说话了但是个能干又漂亮的孩子,儿子也上了学,日子好像又能看到希望了。


2.jpg


县里来了个新县长,县长夫人由于大出血需要紧急输血,儿子有庆积极的去献血,由于县长夫人的血型比较难找又正好配上了有庆的,也只有有庆的。这一献不要紧,医生竟活活的把有庆抽死了。有庆被余华创作为一个善良同时又有一点儿自卑的非常可爱的形象,看到这个人物时我就很喜欢,所以看到余华给有庆的结局时,我特别气愤作者用了那么多的文字去让我喜欢上一个将要死去的可爱角色,也是这段文字第一次让我在这本书里感受到绝望及震撼。


女儿嫁给了城里的一个歪脖子的工人,顺利的结了婚怀了孩子,却在生完孩子后死了。生活对于福贵的考验从来都没停止过,由于无法面对两个孩子的相继去世,福贵的老婆也去世了。至此只剩下翁婿二人带着孙子苦根艰难的生存着,没几年歪脖子女婿在工作的时候出了意外也没了,孙子苦根也因为吃豆子撑死了。故事的最后只剩福贵一人和一头牛相依为命。


余华用极其平淡的语调讲述了这样一个荒诞而又真实的故事,荒诞到所有悲剧都能集中发生在一个家庭,又真实到鲜血淋漓,让人愤恨、无奈又绝望。


3.jpg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余华会让经历过这么多磨难的福贵在故事中坚持活下去,一个人在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后真的还能平淡地跟别人说起这些悲伤的往事吗?余华是这样说的,“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还有一说:世间无所谓幸福与不幸,只是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的相比较而已。只有经历了极度不幸的人,才能感受到极度的幸福;只有渴求过死亡的人,才能领悟到能活在世上有多好。可是人真的只有在经历过不幸之后才能获得感知幸福的能力吗?或许会更加强烈一些吧。  


我们不要成为余华笔下那种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命如果失去了信心和追求,那它便只是一条长长的泥路,满脚的泥巴和看不到尽头的路真的会让你感到绝望。可如果生命真的是一条泥路,我们何不在经过的时候种上鲜花,至少等我们回头看的时候能说出一句“嗯,我是在活着!”





上一页:名邦,属于我的大家庭
下一页:找不到相关信息
说点什么
发表
最新评论